
【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】my little airport的頹喪真實 唱出年輕一代的無力與愁緒
被視為文青icon的獨立樂隊my little airport出道超過20年,仍然受年輕樂迷的追捧。他們呢喃般的輕柔唱法,偶爾配上詩歌朗誦或獨白,古怪無厘頭的歌名,貼地坦率但充滿詩意的歌詞,建構成他們獨有的風格,多年來在本地的獨立音樂圈佔一重要席位,連梁朝偉也被他們的音樂迷倒。my little airport之所以受年輕人喜愛,是因為他們音樂裡輕描淡寫地訴說的那些唏噓與愁緒,與經歷青春陣痛的我們產生了共鳴。
my little airport 由阿P與Selene(舊名Nicole)於2003年組成,二人在大學相識,曾在睡房錄製了50張demo CD,以$18向同學兜售,歌曲圍繞身邊朋友的故事,翌年加入唱片公司正式出碟。他們的歌曲大多以個人小故事角度出發,主題圍繞日常瑣事、感情迷惘,以至社會議題。早期作品如《邊一個發明了返工》等已令他們在獨立圈小有名氣,及後於2015年憑《美麗新香港》獲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,更為人熟知。
主力創作的阿P曾說,創作並不是想用音樂表達甚麼,純粹是像寫日記般,用來宣洩情緒。阿P受尹光描寫生活態度的風格形響,喜用小人物的真實生活為題材,認為他們很多時對生活都有種無力感,能夠展現黑色幽默。就像《西西弗斯之歌》講述馬會電話投注中心兼職員工,透過作弄急躁的客人,在乏味的工作中獲得快感,猶如西西弗斯以享受推石頭來對抗懲罰一樣。my little airport像是個有趣的朋友,會跟你分享朋友的故事,充滿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,但有時又蘊含哲理。
my little airport由大學時期開始創作,歌曲紀錄著他們的成長,由初入社會的迷惘憤世、社會氣氛下的困惑壓抑,再經歷感情的甜蜜、無疾而終的遺憾,到回望舊時光的惆悵,都與我們的成長軌跡或多或少重疊。歌曲裡的故事都藏著真實私密的情感,帶來的觸動更深。像是一句「我會在IG看你一生的轉變」,貼地的形容,道出無盡唏噓。
他們由廿幾唱到四十幾,曲風多變了很多,歌曲主題亦隨著年齡增長有所改變。但不變的是,他們的作品仍然非常貼近年輕一代的情感,敏銳細膩地捕捉了時下年輕人的精神面貌。能夠做到這樣,可能只是因為真誠。在輕快的旋律中,mla以玩世不恭的態度,訴說著青春愁緒。我們在這些歌裡,感受到有人能夠明瞭這些頹喪的情感,找到情緒出口。
文字:林三 @lam.three
設計:PO @p12_o28
——————–
In ACOO,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#ACOOMinute.
相關文章
【麥兜同學仔】春田花花幼稚園角色逐個數 醒目仔麥嘜、傻更更校長、失魂Miss Chan 在死死實的世界中帶來溫柔
麥兜是大家的童年回憶,但除了主角麥兜以外,其他角色都同樣盞鬼有趣。在春田花花幼稚園中,校長、Miss Chan,以至一班低B班的同學包括麥嘜、阿May、阿輝、菇時等,各有性格特色。你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哪個角色嗎? |傻更更地堅持的校長 有點無厘頭的校長,常常以招牌的潮州口音向學生訓話,教學生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,但為了幼稚園,他也真的仆心仆命。有集電影講述幼稚園瀕臨倒閉,負債累累,他抱著「得就得,唔得就返順德」的心態,四處打工賺錢,做保安、侍應、炒栗子,甚至累得昏倒,最後想到成立春田花花合唱團出騷賺錢的妙計。校長一直熱愛音樂,希望將音樂的力量帶給小朋友。但他性格腍善,三番四次受騙,幼稚園倒閉了幾次,由冬日鴨鴨、夏日雞雞、秋天蟬蟬做到春田花花,每次他都會想辦法堅持下去,延續他的夢想。 |失魂但可靠Miss Chan 「低B班」的班主任Miss Chan有點失魂,常常忘了自己點了誰的名。她愛哭愛笑,熱愛唱歌,志願是做下一個王菲或者陳慧琳,最愛錫是一班同學。當春田花花合唱團被奸狡的經理人走數時,她霸氣的帶領大家去收數;當校長忙於為幼稚園經費打工時,Miss Chan就一個人打理整間幼稚園,相當有情義。她亦相當溫柔,即使同學們說長大後想做的社會棟樑,是幫泡沫咖啡吹泡泡、幫人噒雞腳,她都不會潑冷水。 |醒目仔麥嘜 與麥兜非常似樣的麥嘜,在麥兜電影中只是配角,但原來麥嘜才是最初的主角。最初在周刊上連載的,是麥嘜與他幼稚園同學的故事,而麥兜只是麥嘜的表哥,後期才出場。麥嘜本來是大嶼山豬場裏的一隻豬,有一晚打雷,豬場的豬走散了,麥嘜就被當時來旅遊的人類夫婦帶回市區收養。與麥兜相比,麥嘜的家庭較富裕,人亦較為聰明,有時能滔滔不絕地說莎士比亞,但有點懶醒認叻。後來作者覺得蠢蠢地、較為草根的麥兜,可塑性更大,更適合成為電影的主角。麥兜電影爆紅後,麥嘜就默默地退為配角。 |春田花花幼稚園同學仔 當然少不了一班可愛的同學仔。為人著想的阿May,見麥兜默書的字寫得太潦,就大方送擦膠給麥兜;當麥兜問些無厘頭問題,例如「我懶啲定屎忽懶啲」時,阿May都會認真回答。小小的烏龜阿輝是大家的忠實朋友,化身「情迷海龜Pizza」時,遇見哭泣的菠蘿油王子,會從身上的pizza撕下一條蟹柳偷偷地請他食,又鼓勵他追夢。還有與May經常孖公仔出現的阿June、常被誤會是鴨的菇時、因為可愛的模樣而被誤會是女孩的家貓得巴,都各有可愛之處。 春田花花幼稚園的校友長大後有些成為了古惑仔、豬肉佬,都不是大眾眼中的出色的社會棟樑,但在母校需要時,他們會站出來。幼稚園的每一個人,都未必是最聰明能幹,甚至有點傻更更。但他們的真誠天真,才最能撩動我們的心房。在這個死死實的世界中,令我們軟弱的時候,會多一點堅強;硬,也會有多一點溫柔。 文字:林三 @lam.three 設計:Owen @wai.ho.98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#ACOOMinute.
【不是童話也有光】柯德莉夏萍的夢碎與重生 成就永恆的經典
柯德莉夏萍在電影《珠光寶氣》中,身穿黑色禮服配珍珠頸鏈,高盤髮髻,戴上長手套,輕輕托腮的經典照片,驚艷眾生,至今仍不時有女星模仿她在戲中的造型。她除了氣質出眾,亦演技精湛,獲得美國演藝圈大滿貫四大獎:奧斯卡金像獎、艾美獎、格林美獎及東尼獎。世人眼中閃耀的她,其實人生並不順遂。她經歷過戰爭洗禮、夢想破碎、情路挫折,但仍保持優雅善良,成就人美心善的永恆女神。 柯德莉夏萍出身貴族家庭,曾過著優渥的生活。二戰時期,她家中財產被充公,當時身處的荷蘭亦被納粹佔領,處於大飢荒,導致她長期營養不良,患上貧血、黃疸病等。她本來夢想成為首席芭蕾舞者,曾在著名的芭蕾舞學校接受專業訓練,卻因為營養不良影響了體格,加上身高過高,無法當上首席舞者,被迫放棄夢想的她大受打擊。不過這亦成為她走到演藝圈的機遇。為了生計,她轉為做模特兒,並參與歌舞團的演出,期間被發掘,獲邀演出百老匯舞台劇,亦同時被電影公司賞識,出演《金枝玉葉》的女主角。她首次在電影中擔正,便大受歡迎,24歲即奪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和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獎,一舉成名。其後的《珠光寶氣》、《窈窕淑女》等作品,亦令她再創高峰,成為全球巨星。 「我的人生不只是一個童話故事,我也曾經歷過不少困難時刻,但無論面對甚麼困難,最終我還是得到了獎賞。」她的芭蕾夢碎,但反而間接令她在演藝界創出一番成就。在感情方面,她年幼時父母離異,被父親拋棄,長大後一直夢想建立自己的家庭,但兩段婚姻均離婚收場,亦經歷多次流產,對她打擊甚大,一度陷入抑鬱狀態。不過她仍然相信愛情,在51歲時遇上人生伴侶,一起走到生命盡頭,亦與兒子關係融洽,收獲滿滿的愛。 即使生命給了她難關,但她沒有讓困難奪走她的樂觀善良。兒時遭戰火與飢餓折磨的她,晚年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,多次前往非洲等災區實地探訪,用她的影響力令國際社會關注貧困兒童,實行她給自己的使命。她說:「種下一座花園,就是對明天懷抱希望。」儘管受過傷痛,但她仍抱持希望,在世間種下一顆顆善良的種子。柯德莉夏萍出眾的美貌令人難忘,但她的美不單來自外表,她善良堅強的靈魂,散發著更耀眼的光芒。 文字:林三 @lam.three 設計:Owen @wai.ho.98 ——————— In ACOO,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#ACOOMinute.
【人生的修行】聖嚴法師挫折困頓中學會放下 環境困厄仍可轉心念 面對煩惱: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」
在紛擾的世界,愈來愈多人好奇佛法的哲理,藉此尋求內心的平靜。不少人開始接觸佛法或禪修,都是透過聖嚴法師的著作或法鼓山的活動。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擅長把傳統禪宗的智慧,以平實的語言解釋,亦強調在日常生活中禪修,拉近佛學與人的距離。他說,禪的最高境界緣於「放下」,圓寂前留下四句遺偈:「無事忙中老,空裏有哭笑,本來沒有我,生死皆可拋」,可說是畢生修行的總結。他從挫折困頓的一生中學會放下,亦花了一生教人放下,獲得自在。 聖嚴法師生於戰亂時代,13歲時父母因局勢動蕩與貧困,將他送到寺廟出家。1949年他因逃避戰亂,還俗入伍,隨軍隊去到台灣,十年後再度出家。動蕩時代,人的顛沛流離、生命的無常,聖嚴法師都經歷過。眼見人們遭受苦難,他希望將佛法傳給更多人,教人減少痛苦。但當時漢傳佛教衰微,不被重視,信仰變成寺院辦法會賺錢的法門,於是他發表了許多文章,希望佛教能有所改革。為了佛教的革新,他去到日本留學,吸收學習當地佛學教育的經驗,並取得文學博士學位;又遠赴美國,設立道場指導禪修,將漢傳禪宗介紹給西方社會。他在60歲時創建法鼓山,如今在全球多個地方都設有道場,他亦成為國際知名的禪師。 復興佛教的道路不易,聖嚴法師曾說,一生都是從挫折、困頓之中走過來的。他在日本留學的過程非常艱苦,有時只吃一餐,靠替人誦經和做導遊勉強維持生計;初到美國的頭幾年,其時年近50的他居無定所,吃不飽飯,更挫折的是沒能做想做的事,後來要靠弟子協助,才租得起一個破舊小公寓作為道場。面對困境,他以「境不轉心轉」的心態面對:「我經常有這樣的信心,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!如果人也動彈不得,也還可以心轉啊!」即使環境無法控制,但人亦可控制自己的心,就能自由。 聖嚴法師提出「四個它」面對煩惱: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」他說,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有其原因,不須追究,唯有面對它才是最要緊的;勇敢接受得與失,盡心盡力去處理,但處理後就要學會放下,不再憂慮。「每一個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馬,也要放別人一馬,不要把生命浪費在鑽牛角尖上。」從小我們都在學習抓緊甚麼,原來放下,才是一生的修習。 文字:林三 @lam.three 設計:Po @p12_o28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#ACOOMinute.
【追光者】印象派大師莫奈追逐變幻萬千的光影 以畫筆捕捉瞬間之美 「風景只是一種印象,是瞬間的。」
看到美好風景,我們都希望能夠凝住當下。每一幀風景都是獨特的,即使同樣的景物,只要光線有些許不同,都會呈現不一樣的模樣,如同世間萬物一樣,轉瞬即逝。印象派大師莫奈嘗試用畫筆,留住事物的溫度和速度,「對我來說,風景本身並不存在,因為它的樣貌每一刻都在改變。」存在的,只有印象。莫奈的畫,就是希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瞬間,凝住時間。 出生於法國的莫奈自小極有藝術天份,15歲已是鎮上有名的諷刺漫畫家,後來學習油畫及戶外寫生。當時主流的學院派大多在室內作畫,講求呈現景物的具體形態。莫奈卻鍾情於新興的藝術手法,走到戶外寫生,著重事物在不同光線環境下的色彩效果,筆觸鬆散,沒有清晰的線條輪廓,重視當刻的視覺感受。現今印象派被視為是現代藝術的開端,但曾經它是用來嘲諷這派畫家的詞。當時莫奈與其他年輕畫家屢次向官方巴黎沙龍提交作品,均遭到拒絕,他便與其他畫家舉辦獨立畫展,展出這些落選的畫作。不過主流藝術界尚未接受,莫奈現今最有名的《印象・日出》,當時被藝評家形容像技法欠奉的草稿,完成度還不如牆紙,並以作品的名稱嘲諷他們這派畫家是「印象派」。但莫奈他們並沒有因而消沉,反而索性以「印象派」自居,舉辦多次獨立展覽,掀起一場藝術革命。 莫奈一直作畫至逝世前不久,晚年雖然雙眼患上白內障,視力變得模糊,但仍堅持作畫,這段時間創作的《睡蓮》系列成為他的代表作。「我的畫從來沒有完成的時候;我畫得越多,就越渴望達到不可能的境界,也就越感到自己的無力。」莫奈曾以連作法創作多個系列畫作,在不同時間、天氣、季節下描繪同一景物,捕捉它們在不同光線下的變化。但光影無時無刻在變化,每一刻都是稍縱即逝,無法完全凝住。這個無止境的追求,反映了萬物流動的生命力,正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。 「當你出去作畫時,試著忘記眼前的是甚麼,一棵樹、一棟房子、一片田野或任何東西。只要這麼想:這裏有一個藍色的小正方形,這裏有一個粉紅色的長方形,這裏有一條黃色的條紋。」莫奈說,不必強行去理解他的畫,只要去愛它就夠了。印象派強調的是感覺,放下物件既有的名稱和形象,才能拋開認知的限制,表達事物在你眼中真正的模樣。重要的是去感受,我們去觀看世界時,也可放下事物被賦予的定義,真正地去看見,也許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。 *封面圖片由莫奈畫作及AI圖像生成。 文字:林三 @lam.three 設計:Owen @wai.ho.98 ——————— In ACOO,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#ACOOMinute.
【香港角落】走進莫奈的世界 看見印象派的香港風景
屬於香港的一片風景,不少人會想起密密麻麻、感覺非常cyberpunk的城市建築,頭上那一片藍天總是少得可憐。其實,香港也有很多贏過很多地方99%的如詩風景。可能你會覺得早就看厭了,或是外國的更美,但都不要緊—— 今天,我們就一些換一個視角,切換到印象派大師莫內的模式,重新看看這片熟悉的土地,再發掘意外驚喜吧! 設計、AI圖像生成:PO @p12_o28 文字:Hoiyan @seamouse_hoiyan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
【蘇格拉底哲學】為何他寧願痛苦也要思考?從辨證法看人生審視的價值
討論已久的哲學問題:「你會選擇做快樂的豬,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?」滿足於飲飽吃醉容易極的快樂,還是愛思索便會福薄,兩種生活中,蘇格拉底選了後者。但於他而言,人生必須經審視,才能從夢遊狀態中醒過來,有意識地過生活。可能我們都需要蘇格拉底,來提醒我們,要懷疑人生。 蘇格拉底被視為西方哲學主要思想根源之一。他愛在街頭與人對話,發明出一套「蘇格拉底辨證法」,透過問一些簡單問題,並依對方的回答不斷追問,讓對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,迫令對方察覺自己的無知。他之所以到處找人辨證,是因為朋友查詢神諭,神諭說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。覺得奇怪的蘇格拉底便到處找那些比他聰明的人提問,發現他們只是自以為知道很多,實則根本一無所知,才悟出原來「唯一真正的智慧,是知道自己無知。」於是他就以此神諭為使命,透過這種看似「撩交嗌」的方式,喚醒人們認識自己的無知,才能追求真正的智慧。 在蘇格拉底辨證法中,簡單如勇氣、正義等概念,都沒有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。蘇格拉底著重的是思考的過程,形容自己是精神上的助產士,幫助他人產生自己的思想。這些對話通常涉及價值觀或美德,有些年輕人在與他對話後,會開始質疑傳統的觀念,改變思考方式。不過更大部分人當然是感到被挑戰冒犯,蘇格拉底於是得罪了不少人,加上當時雅典經歷完戰爭和政治動盪,這種挑戰傳統的態度,更是刺痛了權威的神經。於是蘇格拉底被控告受審,罪名是荼毒青年和對神不敬,最終被判處飲毒酒賜死。 「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。」為能讓更多人思考甚麼是美好的人生,即使帶來殺身之禍,蘇格拉底審視後仍然認為是該做的。如果連自己相信的價值是甚麼也沒有弄清楚,那又怎麼知道自己追求著怎樣的人生?那就像夢遊般,無意識地生活著的人。蘇格拉底其實在告訴年輕人,切勿不假思索地過生活。社會上人人信服的價值觀,也不是一定就是對的;要怎樣過生活,也從沒有標準答案。要保持思考,才能避免自己混沌迷糊過完一生,過上更值得活的人生。 蘇格拉底之所以是痛苦的代表,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,人會對既有的觀念產生困惑,陷入像分娩前的陣痛,但這也正代表新的知識即將誕生。如果你對生活感到迷惘,可能正因為你對人生有思考,處於誕生新思想的陣痛之中。一旦成為痛苦的蘇格拉底,可能人生會出現不斷又不斷的陣痛。那要選擇成為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人,還是你自己的選擇。(但當你思考這個問題時,是否也正在審視自己人生?) 文字:林三 @lam.three 設計:Owen @wai.ho.98 ——————— In ACOO,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#ACOOMinute. #蘇格拉底 #蘇格拉底辨證法 #哲學 #懷疑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