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香港角落】香港有座恐龍島?同場加映:史前岩石、荒廢養珠場
看完動漫,便會幻想自己是主角,在腦海迸發出無限的中二劇情。而在香港,有着幾乎完美的地利和歷史因素,人人都可以成為海賊王!在我們的海域上,有一隻像極了「無限手套」的岩石巨手,難道它是寶藏解密的提示……然而,(尚算是)不遠處的赤洲,傳言有不少史前生物化石,其中已被鑑定的化石則是屬於白堊紀時期的恐龍!除此之外,還有一座失落的珍珠養殖場,小小的石屋不知道藏着甚麼秘密。 你是想成為海賊王的男人嗎?那麼,掛上海賊旗,揚帆出海尋找大秘寶吧! |航海地圖:「無限手套」岩石巨手 史前香港,現在被海水淹沒的大海,以前是一片陸地,並與「中華恐龍之鄉」河源相連,所以有着不同類型的恐龍和生物活動。經歷了數億年的地殼變動,才逐漸長成我們熟悉的模樣。 根據目前所知,香港最古老岩石在船灣淡水湖後的「黃竹角嘴岩層」,主要由砂岩、粉砂岩等沉積岩構成,而「神秘巨手」也在此地,估計至今約有四億年歷史。其實,這隻像是握着拳頭的巨手正名是「鬼手岩」,高約2米,實際高度會受到潮漲潮退影響。此外,鬼手岩背後的岩層有着紅白相間的紋理,常被形容為「五花腩」。「五花腩」們本來是水平沉積,但後來因劇烈的地殼運動推擠,令其變成了垂直90度,某些地方更可看到有明顯的彎曲和皺褶,那則是在地質運動錯動下形成的藝術。 簡單科普一下,沉積岩是地球的主要岩石之一,主要由風化、侵蝕後的岩石碎屑,或是生物遺骸或化學物質,再經堆積和成岩作用形成。 |恐龍島:赤洲 即使身在渺無人煙的大海和島嶺,其實仍然難以想像曾經這裏有巨大的恐龍。在2024年,香港漁護署公佈在東北部的無人荒島赤洲初次發現恐龍化石。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(古脊椎所)專家初步鑑定,推斷牠是生活在白堊紀時期,性情溫馴和吃草的蜥腳類長頸龍。同時,亦因為這次發現,專家更推斷香港可能還存有更多的化石。 化石以外,赤洲的岩石故事也非常有趣,島上有一部分的岩石是紅色,一部分則是灰色。前者,因為含有豐富的鐵質,所以在形成岩石時經歷了氧化過程,加上當時的氣候環境極度炎熱和乾旱,亦加速了氧化,從而導致赤紅的顏色,也是島嶼名字的來源;而後者,則是由火山灰構成的凝灰岩。 |失落的珍珠養殖場 最後,香港除了是製香、小漁港、貿易港和製造業外,其實還有一段時間盛產珍珠,而「吐露港」也是因而得名。在照片中,可以看見一間石屋,那是從前的珍珠養殖場。時日過去,除了多了人工養殖珍珠外,還因為水質的變化,導致這行業在本地逐漸式微。 |屬於我們的大秘寶 這一趟航行感覺如何?你找到大秘寶了嗎? 可能,真正的大秘寶是新發現的恐龍化石,填補了這片土地在更久遠時代的故事;也可能是每一塊岩石的由來和過去的故事,讓我們更懂得自己從何而來。 P.S. 恐龍化石現於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庭院「恐龍會客室」展出。 P.S.2 若有機會前往赤洲或附近海域,千萬不要做貪心的小狗,讓自制力克制好奇心,切忽帶走任何石頭或化石,以防觸犯法例。 P.S.3 鬼手岩所在位置屬於地質公園的核心保護區,漁護署不建議登岸。 攝影:Andrew @andrew_bangchan 文字:Hoiyan @seamouse_hoiyan 設計:PO @p12_o28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
【8月ACOOPick】音樂 × 展覽 × 表演 × 閱讀 × 科技體驗|探索香港文化新溫度
誰說暑假只能旅遊?今年八月,從國際級音樂演出到跨界藝術展覽,從創新劇場製作到沉浸式文化體驗,一系列精彩的文化盛宴正等待發掘。無論是表演藝術、視覺藝術,還是科技與藝術的創新結合,每個活動都展現香港作為文化樞紐的獨特魅力,讓我們在藝術與創意的激盪中,發現城市的另一種溫度。 #音樂 |香港夏日高峰會 Summer Summit:陳嫺靜 Hsien Ching X 雲端司機 CLOUDRIVER 首次來港的台灣人氣歌手陳嫺靜 Hsien Ching與金曲獎得主雲端司機 CLOUDRIVER aka 李權哲攜手呈獻一場前所未見的音樂盛宴。這場史無前例的跨界合作,結合陳嫺靜獨特的「非典型嘻哈」風格與李權哲充滿復古靈魂的R&B創作,勢必為香港樂迷帶來前所未有的聽覺體驗。 日期:8月26日 時間:晚上8時 地點: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更多:@clouddriver_ @philtrum_1998 |M+夜不同:祝君安好 M+全新夜間活動以「祝君安好」為題,呈獻多元藝術體驗。音樂方面,香港創作歌手馮允謙將帶來細膩的流行曲演繹,Room307以Neo Cantopop風格融合懷舊與電子元素,SPORA則以電影感十足的電子音樂營造沉浸體驗。 同場設有PUZZLEMAN & Alba帶來的手指鼓 × 瑜珈體驗,以及由陶藝家李穎儀主理的陶藝工作坊,讓訪客在藝術中沉澱心靈。活動當晚10時30分前可自由參觀全館展覽,享受不一樣的博物館夜晚。 日期:9月5日 時間:晚上7時至午夜12時 地點:M+博物館 更多:@mplusmuseum |西九夜延場 西九茶館劇場打造原創港式卡巴萊(Cabaret)演出,8月將呈獻兩場精彩表演: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得主謝雅兒聯同劇場編導鄧世昌,以音樂訴說街頭表演者的故事;南非藝術家MsLolo及本地音樂人譚立辰則帶來融合非洲傳統與本地文化的音樂劇場。 日期:8月18至19日 時間:晚上8時30分 地點:戲曲中心茶館劇場 更多:@westk.hk |飛躍演奏爵士系列:New Jazz Underground 由西九演藝與林肯中心爵士樂合作的爵士系列,邀得新世代爵士三人組New Jazz Underground來港演出。三位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生將帶來融合爵士、hip-hop與非裔古巴音樂等元素的創新演出,展現當代爵士新風貌。 日期:8月26至27日 時間:晚上7時、9時 地點:戲曲中心茶館劇場 |港澳爵士小巡演 知名爵士樂藝術家雷柏熹(Patrick Lui)聯同日本爵士小提琴家牧山純子,展開為期五日的港澳巡演。是次小巡演將走訪多個特色小型場地,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爵士樂的即興魅力,展現香港多元的爵士音樂文化。 日期:8月13日至22日 更多:@patrickluimusic #表演藝術 |《天堂隔壁是瘋人院》 改編自中國著名劇作家喻榮軍的經典黑色喜劇,自其首演以來,以其獨特的荒誕幽默和深刻的社會批判備受讚譽,是次由中英劇團打造全新粵語版本。故事發生在一所瘋人院內,透過四位「瘋子」的荒誕故事,以幽默手法探討正常與瘋狂的界線,映照當代社會的種種荒謬。 陣容方面,特別邀請第三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得主許晉邦擔綱演出,聯同駐團演員尹溥程、文愷霖、劉仲軒及白清瑩,共同打造一個笑中帶淚的瘋狂舞台。 日期:8月22日至31日 地點:香港大會堂劇院 更多:@chungyingtheatre #歷史展覽 |莫臥兒王朝瑰寶——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珍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首度合作,帶來香港首個全面呈現莫臥兒王朝藝術的大型展覽。展覽中,展出逾百件珍品,包括繪畫、珠寶、建築構件、兵器、紡織品等,全面展現16至17世紀莫臥兒王朝的藝術巔峰。展覽特設沉浸式泰姬陵數碼展區,更邀請香港藝術家蕭國健團隊創作壁畫,將莫臥兒與香港建築藝術元素互相交融。 此外,是次展覽設有導賞團、工作坊及專題講座等,讓觀眾以多種方式探索這段輝煌的藝術歷史。 日期:即日至2026年2月23日 地點: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8 更多:@hongkongpalacemuseum #藝術展覽 |《金政基:無盡線條之旅》 韓國傳奇漫畫家金政基首次在港舉辦大型回顧展,展出超過二百件珍貴原作,包括漫畫手稿、插畫與素描。是次展覽不僅展出其標誌性的即席巨幅繪畫,更完整展現這位藝術家自由奔放的創作軌跡。 日期:8月14日至31日 地點: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 更多:@kimjunggius @comixhomebase |《WES ANDERSON世界美學展覽》 鬼才導演Wes Anderson獨特的美學世界首度登陸香港,展覽以1:1重現《布達佩斯大酒店》經典場景,並展出200多幅充滿Anderson風格的環球攝影作品。此外,更特別設置的香港特色區,從嶄新角度展現本地建築的詩意與美感。 日期:即日至9月14日 地點1:南豐紗廠|地下紗廠坊、一樓中庭、M層M01D房、M層M01E房 地點2:AIRSIDE|3樓318號舖 更多:@themillshk @airsidehk #藝術科技體驗 |故宮文化藝術新體驗:《康熙夢遊紫禁城》 為慶祝故宮博物院成立百年,這齣別開生面的兒童藝術科技劇場,將帶領觀眾走進一段穿越時空的奇幻旅程。故事以年幼的康熙為引,透過創新的舞台設計與沉浸式影像技術,揭開紫禁城建築中蘊藏的文化密碼。演出融合音樂、互動裝置與多媒體效果,讓觀眾親身感受中華建築智慧的瑰麗之美。 日期:8月27至31日 地點:元朗劇院演藝廳 更多:@zuni_icosahedron |《故宮36500時空》藝術科技展覽 與劇場演出相輔相成的展覽,以創新的藝術科技重現紫禁城的建築奧秘。展場打造成立體「九宮」空間,運用互動裝置展現中軸線、十二地支時辰等傳統設計概念。觀眾可透過沉浸式體驗,領略古人智慧如何將天地、時間、空間融為一體。展覽設計兼具趣味與教育意義,適合闔家同遊。 日期:8月28日至9月7日 地點:香港文化中心地下大堂 #閱讀 |中電鐘樓文化館:鐘樓歲「閱」 這座見證香港電力發展的百年建築中電鐘樓文化館,今夏化身成充滿書香的文化空間,特別策劃了五個別具特色的活動,讓大小朋友在清涼環境中,細味香港的建築之美與能源故事。 1/ 光影藝術裝置展 設置魔法濾鏡,讓參觀者發掘鐘樓的「小秘密」,同場展出三組光影藝術裝置,呈現鐘樓的標誌性建築特色,包括紅釉飾紋瓷磚外觀、木框玻璃大門及透光玻璃飾磚窗戶。 2/ 建築師導賞團 由保育建築師親自帶領,探索鐘樓各個角落,包括透光天井、中央樓梯等,細說修復過程的趣聞軼事。 3/ 「超人中中故事互動劇場」 透過生動有趣的方式教導環保節能知識,設有見面會環節。 4/ 「書送快樂」舊書回收活動 特設巨型書本造型捐書箱,收集品質良好的舊書,工具書、教科書、小說及漫畫除外,詳情可向工作人員查詢。 5/ 互動圖書角 館內擺放多本與中電發展、鐘樓歷史、環境及能源相關的精選書籍,歡迎現場閱讀。 6/ 互動遊戲獎賞 完成尋寶遊戲並追蹤中電鍾樓文化館IG @clpulsehk,即有機會獲得限定版文件夾。 日期:即日至9月28日 地點:中電鐘樓文化館(九龍何文田亞皆老街147號) 費用:全免,部分活動需要預先報名 備注:建議參加導賞團及故事劇場的訪客提早15分鐘到達 更多:@clpulsehk |界限書店新書:《閒》、《時間跨不過洞兒》、《贖罪之泉》 1/ 《閒》|作者:趙曉彤 一本探索都市生活美學的散文集,作者以溫柔筆觸書寫生活中的閒適時光,從寫作、休息、社區到快樂,每個題材都迴盪著深切的生活思考。文字細膩優雅,為讀者在繁忙中開闢一方靜謐天地。 2/ 《時間跨不過洞兒》|作者:潘國靈 收錄2013-2025年詩作,是一場穿越時光的詩意對話。每首詩都像時間支流中的獨白,細膩捕捉生命中稍縱即逝的感動。字裡行間流露對生命的深刻體悟,展現了作者作為小說家外的另一面向。 3/ 《贖罪之泉》|作者:蘇婉雯 以九十年代香港為背景的懸疑小說,一宗少女失蹤案牽出十年前未竟的審判。作者透過細膩的心理描寫,探問真相與沉默的邊界,以及人如何在無法被原諒的處境中尋求救贖。 更多:@boundary.bookstore #科技展覽 |香港電腦通訊節2025 香港電腦通訊節是全港最大規模電腦及科技展覽,今年以以「AI無界,商機無限」為主題,設有AI及數碼轉型專區、智慧校園展示、5G及綠色科技生活館等。首2000名旅客更可獲贈100元消費券,場內設300萬元消費券回贈。 日期:8月22至25日 地點: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更多:@hkccfexpo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
【香港角落】走進莫奈的世界 看見印象派的香港風景
屬於香港的一片風景,不少人會想起密密麻麻、感覺非常cyberpunk的城市建築,頭上那一片藍天總是少得可憐。其實,香港也有很多贏過很多地方99%的如詩風景。可能你會覺得早就看厭了,或是外國的更美,但都不要緊—— 今天,我們就一些換一個視角,切換到印象派大師莫內的模式,重新看看這片熟悉的土地,再發掘意外驚喜吧! 設計、AI圖像生成:PO @p12_o28 文字:Hoiyan @seamouse_hoiyan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
【香港角落】你不知道的塔門:風月無邊亭、良記旅館、瓊林學校、呂字疊石、游水野豬仔
關於香港的小島,你認識多少個?因為數年前的疫情,大家都被困在香港無法旅行,讓不少人開始探索本地遊的地方,其中一個就是塔門了! 先簡單介紹這座小島,塔門的大小約1.69平方公里。若以長洲作比例的話,一個長洲則大概等於1.46個塔門。在50年代前的全盛時期,塔門住了數千居民,主要以漁業、捉鮑魚和海膽為生;後來,人口逐漸外移到城市生活,現在島上的常駐居民可能20個以內。 人去島空,又留下甚麼痕跡呢? |字謎「䖝二」? 塔門的碼頭小小的、的骰可愛,與南丫島或長洲的完全截然不同。走在兩旁是海的石路,低頭看看岸邊的海水,才驚覺原來香港水域有如此清晰,猶如玻璃般的水質。彎腰腑身,看到多群小小的魚在游,就像在有名的熱帶島國。 正要開始入島,便出現人生交叉點——向左走?還是該向右走呢?就在猶疑之際,便被左邊的一座小涼亭吸住目光,這個亭叫「䖝二」,怪有趣的。聽過介紹後,才知道此亭的正名藏在對聯「風月無邊增雅緻」之中,試想像把「風月」二字的外框去掉,就會變成䖝二了,一個恍然大悟後立即感到詩意無限。 |昔日的繁華與荒廢的良記旅館 走在平日的塔門大街,早已失去往昔的熱鬧繁華。根據環保協進會的導賞員所指,當年這條大街有3間酒樓,但只營業早市,「漁民早出海,朝早4、5點已經打完魚返嚟,所以6點係飲早茶嘅時間。」吃飽肚子,漁民在沒有網絡的時代,又會怎樣打發時間?「佢哋會聚集喺呢度賭錢,主要都係賭牌九。」直至中午12時,烈日褪去賭意,他們才會回家午睡。 在大街的中段,有一座已荒廢的建築物,正門上的油漆早已脫落,但細心定睛一看,才找到「良記」的字印。繞着房子的外圍走一圈,發現窗花設計是一整排直式鐵枝,導賞員解說:「當時嘅窗唔係用嚟睇風景,佢哋早期係用嚟防海盜,同埋觀察。你諗下仲有海盜嘅年代,就已經有呢座建築物。」而建屋的石材,也是取自島上或附近地方。 |起樓不能高過天后廟! 在香港的民間宗教信仰裏,近海、靠海糊口的人通通都會拜天后娘娘,塔門也絕不例外。塔門的天后廟就在大街中,不過入廟則先要爬上一條長長的樓梯,第四代原居民何先生說:「天后娘娘要坐得高,望到海。」而且,原來島民還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,建房子的高度是不能高於天后廟,尤其是廟前建築更需嚴格遵守。同時,進廟時要走擋中的左右兩邊,因為中間是天后娘娘出巡的通道。 此外,有趣的是這座天后廟的屋簷裝飾是茶壺。一位在廟內服務多年的婆婆分享,她從小已覺得很特別,年輕時曾到訪其他天后廟,也未見相同的茶壺,又問過其他長輩,一直未找到解答。直至一天,她說答案從腦海中蹦出:「水能制火,而且都代表入廟就飲過一杯茶,天后娘娘歡迎大家。」不過,婆婆笑言一切都是自己的想法,沒有任何考據。 其二,塔門的天后廟有兩位天后娘娘坐陣,分別是塔門天后和鹽田天后,「當年文化大革命,很多廟被破壞,鹽田天后輾轉之下跌咗落海,被塔門漁民救起。相傳本身大風大浪,但救起天后娘娘之後就變返風平浪靜。」自此,鹽田天后娘娘也被供奉於廟內。另外,參觀時也可以特別留意放置祭拜物品的木枱,下方有一幅以完整木頭雕成的畫作。 至今,塔門天后廟估計有近290年歷史,現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。 |島上學校:從村公所到瓊林學校 在1913年以前,塔門是沒有學校的,所以島民全都聚集在村公所學習。直至政府在島上興建了正規小學——瓊林學校,而學校名則是源於一本詩集《瓊林謠》。雖然學校現已荒廢,不過仍可在門外一窺校園內的風光,地下還有一本當年的習作簿。 「有3間標準課室,一個籃球場,全盛時期每級有33個小朋友讀書。」所以,當時的一、三和二年級生會是上午校,而二、四和六年級生則是下午校,那時候全校約有200多個學生。有趣的是,除了塔門本島的小朋友,附近小島和漁民的小孩也是學生之一,每月學費$3。不過,亦因為漁民並非每天都在岸上,偶爾一出海便是一頭半個月,所以學生們也會跟着「走堂」:「雖然唔使再讀過,但都係要考試。」然而,在近乎人數屈指可數的小島學校,成績是公開的秘密,導賞員指着第四代原居民何先生說:「呢位都曾經考過第一,但係你班有幾多個同學?」何先生笑着無奈回答:「有6個。」 從前的校長大多來自市區。學校的最後一任的朱校長,原在市區英中任教,後被調任至此。導賞員解釋,因為塔門早期既沒有水也沒有電,直至1978年才成功通電,那時候嘉道理爵士還送來很多電器給村民使用,「校長話最早期,喺塔門生活係好慘嘅一件苦工,以前又熱、又悶。」雖然學校有提供住宿,但朱校長回憶生活環境盡是蚊蟲:「一打開床就有蜘蛛,又有蟲喺隔離爬嚟爬去,夜晚又有嘢咬你。」但漁村純樸,村民都是自來熟,日子過着過着就這樣和村民打成一片,晚飯時間更會備好飯菜送給朱校長。 直至2003年,學校迎來最後一屆畢業禮,那張舊照片中有5人:一位校長、三位老師、一位校工和一個學生。 |漁民眼中的塔門地標:呂字疊石 走着走着,不知不覺便到達大草地。正正因為這片風景,讓塔門另有「草洲」之名,放眼遼闊無邊際的大海,一旁還有牛群在吃草。何先生分享一隻在海中游泳的野豬照片,「佢哋有時會游去第度搵嘢食㗎!」 繼續向前,不知不覺走到近海的地方,只要是春夏交至的季節,便有機會看到季候鳥燕鷗。牠們為了避開天敵和人類,通常會在渺無人煙的島上,選擇在峭壁或岸邊石頭上直接產和進行孵化。偶爾,燕鷗會飛到塔門附近海域覓食,幸運的遊人或可一窺牠們的身影。導賞員停下來,遙指着遠方的兩塊相疊的巨石,高約6米,且歷經多場颱風也不曾被吹倒「塔門個塔正正就係呢個呂字疊石,以前啲漁民唔識識方位、位置,見到個地標就幫佢安個名。」因為疊石也看似一座塔,故從前又名為「佛塔」。 |大自然,請繼續多多指教 其實,塔門從前還有一條客家村落,但已經荒廢多年,也被花草樹木重新佔據。原來,也曾有人嘗試重新找出村落,但茂密的叢林就像圍上「裝修中」的圍板,阻止遊人打擾大自然的修復工作,現在更成為紅樹林,孕育更多不同的生態。 在城市待耐了,擠迫的環境加上生活壓力,真的需要偶爾逃出充電。或許,塔門就是一個好選擇,逛逛大街吃點東西,再花半天坐在草地上看海、牛、鳥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溫柔,好好呼吸。 **愛它就不要傷害它:到訪小島時,記得帶走自己的垃圾,不要胡亂餵飼野生動物,並尊重當地的居民和文化。祝大家能快樂、安全出遊! 攝影:Andrew @andrew_bangchan 文字:Hoiyan @seamouse_hoiyan 設計:Owen @wai.ho.98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
【ACOOPick】 拉闊音樂會 : 捐款支持無國界醫生工作及抽門票兩張 歌手林峯、鄧麗欣、張繼聰 以音樂支持人道救援工作
每一個音符,都能觸動人心;每一次救援,都希望能拯救生命。在全球各地,仍有很多人面對戰亂、疫症和天災的威脅。作為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,無國界醫生一直堅守崗位,目前正在為70多個國家的傷病者提供緊急醫療援助。今個夏天,無國界醫生成為《PURDORI呈獻 拉闊音樂會 惑星•夏 林峯x鄧麗欣x張繼聰》的受惠慈善機構,音樂會邀請到歌手林峯、鄧麗欣和張繼聰獻唱,以音樂為橋,一起支持人道救援工作。 捐款支持無國界醫生工作,即有機會得到拉闊音樂會門票兩張 拉闊音樂會特別預留500張門票,每捐款$200支持無國界醫生的前線救援工作,便有機會獲得2張拉闊音樂會門票(部分門票或為不相連座位)。此外,參加者可透過多次捐款增加中籤機會,每位參加者最多可獲贈兩張門票。 活動日期:即日起至8月10日晚上11時59分 名額:250個(若參與人數超額,將於8月14日以電腦隨機抽籤) 結果公佈:8月15日於活動網站公佈,得獎者將獲電郵通知 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TMlySc 《PURDORI呈獻:拉闊音樂會 惑星.夏 林峯x鄧麗欣x張繼聰》 日期:8月30日 時間:晚上7時 地點:亞洲國際博覽館AsiaWorld Arena ▪️是次活動所有捐款將全數用於支持無國界醫生的緊急醫療救援工作。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#ACOOPick.
【ACOOPick】 「人城共生 — 宜居空間的創與造」 用一個科技設計展覽 畫一幅未來社區的宜居生活藍圖
科技日新月異,無人機送外賣、全自動駕駛,甚至機械人技術,全都正以飛快的速度發展。可能某天生活變得如科幻電影一樣,超出我們的想像。回到今天,科技和環保設計亦已慢慢應用到現代都市規劃中,從低碳社區到AI能源管理平台,重塑人們的生活空間。 「人城共生:宜居空間的創與造」展覽以10個精心設計的互動展區,包括體驗展區、遊戲展區和藝術展區,邀請參觀者親身體驗宜居空間的設計。從270度沉浸式投影到AR街市模型,從限時拼圖挑戰到未來城市創作區,每個部分都能展示建造宜居空間的學問,以及如何翻新設施以回應不斷變化的社區需求。如果你對未來充滿期待和想像,絕不能錯過這次展覽!全方位互動展覽,細味科技與設計如何在我們共同的城市記憶中,編織出更宜居、更智能的生活藍圖,讓社區的美好持續延伸。 #體驗展區 1/ 沉浸宜居小確幸 ▪︎ 在 270 度沉浸體驗區中,訪客彷彿置身於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場景,感受可能被你忽略了的生活小確幸,這會是你的宜居生活嗎? 2/ 鮮活街市 ▪︎「街市大變身」打卡區 模擬街市檔口「靚仔海鮮」及「企理蔬果」場景,打卡之餘,亦可近距離探索街市變美的竅妙。觀眾亦可與AI檔主對話,了解街市現代化的故事。 ▪︎「街市解構 睇通睇透」 透過觀察街市微縮模型及AR濾鏡,看看街市革新的10大巧思,包括乾濕分離、防滑地磚及排水系統、完善空調通風系統、多元電子支付方案,以及環保節能新概念等,體現了把傳統街市打造成社區核心,重新凝聚街坊情誼,吸引新一代參與傳統市集文化。 3/ 節能科技體驗區 ▪︎ 利用智能科技建設低碳社區,設有四大互動場景:「人車智」體驗動態照明及智慧泊車系統;「冬暖夏涼」比較隔熱玻璃的節能效果;「智能睇水」模擬防洪監測系統;而「節能IoT」了解AI如何應用於物業能源管理。 4/ 活化社區尋寶圖 ▪︎ 以3D立體城市模型及AR技術呈現具代表性的資產提升項目,展現如何透過「生活美學」、「社群互動」及「以人為本」三大原則,建設因應當區特色和社群需要而度身構建的社區聚腳地,包括天水圍T Town、啟田商場、T.O.P以及黃大仙中心等,讓觀眾可深入了解不同商場的發展故事。 5/ 社區愛匯聚 ▪︎ 領展「愛・匯聚計劃」是領展的旗艦慈善及社區參與項目,自2013年起,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;「心聲之窗」以3D動畫分享受惠人士的真實故事;「生態跳島觀測站」則展示了動態藝術裝置,裝置內的蝴蝶由環保協進會鳳園蝴蝶保育區義工以廢棄鋁罐製成,讓公眾學習蝴蝶冷知識,並介紹10個領展商場蝴蝶園如何建構生態跳島網絡。 #互動遊戲展區 1/ 拼圖挑戰:新舊大比拼 ▪︎ 限時60秒內完成拼圖挑戰,以舊照片對照,由挑戰者重組出該地方翻新後的模樣,親身體驗這些地方的轉變歷程。 2/ 投籃挑戰:誰是神射手 ▪︎ 以動態感應器模擬投籃體驗,背景設計為領展翻新後的籃球場,讓玩家挑戰虛擬籃球機,完成後便知道自己到底是「籃球初哥」抑或是「王牌神射手」。 #藝術展區 1/ 畫廊 — 重構城市想像 ▪︎ 由三位藝術家透過不同形式詮釋「未來城市」,如英國藝術家Emily Allchurch以數位拼貼展現城市活力,本地藝術家馮捲雪和陸海敏則以版畫及剪紙,呈現她們心目中理想社區的面貌。 2/ 畫好未來:共創社區藍圖 ▪︎ 創造宜居空間,需要匯聚眾人的智慧與力量。觀眾可發揮創意,在畫紙上繪畫心目中的理想社區,再將作品掃描至投影牆,與其他觀眾分享你的構想。在這裏,人人都是社區設計師。透過繪畫,共同勾劃未來的藍圖。 領展可持續未來館「人城共生:宜居空間的創與造」展覽 日期:由即日起每天開放 時間:上午10時至晚上6時30分 最後入場時間:晚上6時 地點:樂富廣場A區3樓 詳情:https://bit.ly/4nVD7wI
【香港角落】出發!特色社區空間遊歷誌
很多香港人出國旅行後,尤其飛過一趟歐洲、英國,其中一個他們最常慨嘆和羨慕的就是空間規劃——廣闊的草地、池塘,還有各種小動物和自然生命,以及人性化的設施,不論是甚麼年齡層的人也能享受於其中。但先不用羨慕,原來香港有不少空間也在悄悄轉變,為大家熟悉的社區帶來驚喜!這個星期的「香港角落」就帶大家暢遊本地不同社區角落,surprise you! |叢林歷險與水上世界 現在的社區空間已褪去沉悶又一式一樣的味道,躍入眼簾的就是色彩繽紛、飽和度濃烈的遊樂設施,例如秀茂坪商場的遊樂場,竟然有一隻由繩網、爬架組成的天藍色巨型「大笨象」!大人和小孩都化身成《木偶奇遇記》中的小木偶,闖進大象的身體裏探險,抬頭一看,大象的「背脊」採用仿彩繪玻璃窗的設計,而藏在這裏的寶藏,相信就是大家在玩樂時不自覺上揚的嘴角。 水花濺起,腳下隨之而來冰涼感。現在我們正身處於慈雲山中心的「歷奇樂園」,到訪這裡要有濕身的心理準備!樂園結合了公園和嬉水池,進內的遊玩者全都要脫去鞋子,一束束水柱掠過眼前,緊接着是孩子們失控的歡笑聲,原來小朋友們正在玩水槍。另一邊廂,水池區的噴水裝置恰巧啟動,他們雀躍地張開雙臂接過水花,繼而潑向身邊的玩伴。 雖然正值炎夏,但遊樂場位於商場的五樓和六樓,減低了城市常見的街谷效應,微風陣陣吹撫,在開揚的景觀下跑跳追逐,自由舒暢。 再上一層設有更多的休憩位置。一對可愛姊妹花在蘑菇傘下自得其樂,正在玩韓版「狐狸先生幾多點」。二人口齒不清的唸着「무궁화꽃이피었습니다」(無窮花開了),後方女孩不小心犯規後,坐着的女孩立即舉起手作開槍狀,並配上「Biu Biu」的音效,可愛極了。另一旁,退休老人悠閒地享受日光浴,剛放學的中學女生在搖搖板上笑鬧着聊天,愜意非常。 |籃球場上的青春 玩得開心嗎?那麼,再來點刺激又有競技感的活動,轉場! 我們先去了慈雲山中心樂園另一邊的籃球場,場內以橙色及藍色為主色調,場邊不單有籃球裝置藝術,也有各種與籃球相關的燈光裝置。原以為現在的小朋友只愛打機,放眼場內,一半球場由小學生們佔據,幾組人在籃板下輪流投籃,若有人的籃球不小心卡在籃框邊,其他人逐一伸出援「球」幫忙擊下;而另外一半的球場則成了青年人切磋球技的空間,胯下運球、假動作、傳球、走籃,形成截然不同的兩種氛圍。 另一個球場位於將軍澳商場「TKO Spot」天台,佔地空間更大,有四個主籃框及數個鑲在牆上用以練習射籃的籃框。有人戴着耳機獨自練習射籃,也有數個小男生一起練習進攻和防守。在籃球的彈跳之間,交織了不少香港人的成長故事。 |是公園也是植物園 在香港如此密集的城市中,別以為生物多樣性不如外國豐富,細心留意,在城市角落同樣能找到驚喜!在秀茂坪商場外,設有一座小小的蝴蝶園,栽種了朱槿、連生桂子花及翠蘆莉等開花植物和樹,吸引蝴蝶採食,蜜蜂和不同雀鳥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,與人們一起共存。 |宜居城市.宜居社區 在急促的城市節奏中,這些社區角落讓我們找到片刻的寧靜與歸屬感。漫步其中,它們自然相連,形成了一個和諧流動的日常空間,不同年齡層的居民都能在此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。 地方造就人,人也成就了地方。要設計及營造社區不同角落,既要深入的洞察,也要實踐的巧思。若想了解當中的故事與心思,可以由即日起到「領展可持續未來館」欣賞「人城共生:宜居空間的創與造」展覽,從設計及規劃中,了解日常背後的匠心與理念。 「領展可持續未來館」展覽 日期:由即日起每天開放 時間:上午10時至晚上6時30分 最後入場時間:晚上6時 地點:樂富廣場A區3樓 詳情:https://bit.ly/4dhSBW2 攝影:Eddie @eddielok814 文字:Hoiyan @seamouse_hoiyan 設計:Owen @wai.ho.98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