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llow us on social

Author: Hoiyan

  /  Articles posted by Hoiyan (Page 2)
About The Author

每一個音符,都能觸動人心;每一次救援,都希望能拯救生命。在全球各地,仍有很多人面對戰亂、疫症和天災的威脅。作為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,無國界醫生一直堅守崗位,目前正在為70多個國家的傷病者提供緊急醫療援助。今個夏天,無國界醫生成為《PURDORI呈獻 拉闊音樂會 惑星•夏 林峯x鄧麗欣x張繼聰》的受惠慈善機構,音樂會邀請到歌手林峯、鄧麗欣和張繼聰獻唱,以音樂為橋,一起支持人道救援工作。 捐款支持無國界醫生工作,即有機會得到拉闊音樂會門票兩張 拉闊音樂會特別預留500張門票,每捐款$200支持無國界醫生的前線救援工作,便有機會獲得2張拉闊音樂會門票(部分門票或為不相連座位)。此外,參加者可透過多次捐款增加中籤機會,每位參加者最多可獲贈兩張門票。 活動日期:即日起至8月10日晚上11時59分 名額:250個(若參與人數超額,將於8月14日以電腦隨機抽籤) 結果公佈:8月15日於活動網站公佈,得獎者將獲電郵通知 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TMlySc 《PURDORI呈獻:拉闊音樂會 惑星.夏 林峯x鄧麗欣x張繼聰》 日期:8月30日 時間:晚上7時 地點:亞洲國際博覽館AsiaWorld Arena ▪️是次活動所有捐款將全數用於支持無國界醫生的緊急醫療救援工作。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#ACOOPick.

科技日新月異,無人機送外賣、全自動駕駛,甚至機械人技術,全都正以飛快的速度發展。可能某天生活變得如科幻電影一樣,超出我們的想像。回到今天,科技和環保設計亦已慢慢應用到現代都市規劃中,從低碳社區到AI能源管理平台,重塑人們的生活空間。 「人城共生:宜居空間的創與造」展覽以10個精心設計的互動展區,包括體驗展區、遊戲展區和藝術展區,邀請參觀者親身體驗宜居空間的設計。從270度沉浸式投影到AR街市模型,從限時拼圖挑戰到未來城市創作區,每個部分都能展示建造宜居空間的學問,以及如何翻新設施以回應不斷變化的社區需求。如果你對未來充滿期待和想像,絕不能錯過這次展覽!全方位互動展覽,細味科技與設計如何在我們共同的城市記憶中,編織出更宜居、更智能的生活藍圖,讓社區的美好持續延伸。 #體驗展區 1/ 沉浸宜居小確幸 ▪︎ 在 270 度沉浸體驗區中,訪客彷彿置身於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場景,感受可能被你忽略了的生活小確幸,這會是你的宜居生活嗎? 2/ 鮮活街市 ▪︎「街市大變身」打卡區 模擬街市檔口「靚仔海鮮」及「企理蔬果」場景,打卡之餘,亦可近距離探索街市變美的竅妙。觀眾亦可與AI檔主對話,了解街市現代化的故事。 ▪︎「街市解構 睇通睇透」 透過觀察街市微縮模型及AR濾鏡,看看街市革新的10大巧思,包括乾濕分離、防滑地磚及排水系統、完善空調通風系統、多元電子支付方案,以及環保節能新概念等,體現了把傳統街市打造成社區核心,重新凝聚街坊情誼,吸引新一代參與傳統市集文化。 3/ 節能科技體驗區 ▪︎ 利用智能科技建設低碳社區,設有四大互動場景:「人車智」體驗動態照明及智慧泊車系統;「冬暖夏涼」比較隔熱玻璃的節能效果;「智能睇水」模擬防洪監測系統;而「節能IoT」了解AI如何應用於物業能源管理。 4/ 活化社區尋寶圖 ▪︎ 以3D立體城市模型及AR技術呈現具代表性的資產提升項目,展現如何透過「生活美學」、「社群互動」及「以人為本」三大原則,建設因應當區特色和社群需要而度身構建的社區聚腳地,包括天水圍T Town、啟田商場、T.O.P以及黃大仙中心等,讓觀眾可深入了解不同商場的發展故事。 5/ 社區愛匯聚 ▪︎ 領展「愛・匯聚計劃」是領展的旗艦慈善及社區參與項目,自2013年起,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;「心聲之窗」以3D動畫分享受惠人士的真實故事;「生態跳島觀測站」則展示了動態藝術裝置,裝置內的蝴蝶由環保協進會鳳園蝴蝶保育區義工以廢棄鋁罐製成,讓公眾學習蝴蝶冷知識,並介紹10個領展商場蝴蝶園如何建構生態跳島網絡。 #互動遊戲展區 1/ 拼圖挑戰:新舊大比拼 ▪︎ 限時60秒內完成拼圖挑戰,以舊照片對照,由挑戰者重組出該地方翻新後的模樣,親身體驗這些地方的轉變歷程。 2/ 投籃挑戰:誰是神射手 ▪︎ 以動態感應器模擬投籃體驗,背景設計為領展翻新後的籃球場,讓玩家挑戰虛擬籃球機,完成後便知道自己到底是「籃球初哥」抑或是「王牌神射手」。 #藝術展區 1/ 畫廊 — 重構城市想像 ▪︎ 由三位藝術家透過不同形式詮釋「未來城市」,如英國藝術家Emily Allchurch以數位拼貼展現城市活力,本地藝術家馮捲雪和陸海敏則以版畫及剪紙,呈現她們心目中理想社區的面貌。 2/ 畫好未來:共創社區藍圖 ▪︎ 創造宜居空間,需要匯聚眾人的智慧與力量。觀眾可發揮創意,在畫紙上繪畫心目中的理想社區,再將作品掃描至投影牆,與其他觀眾分享你的構想。在這裏,人人都是社區設計師。透過繪畫,共同勾劃未來的藍圖。 領展可持續未來館「人城共生:宜居空間的創與造」展覽 日期:由即日起每天開放 時間:上午10時至晚上6時30分 最後入場時間:晚上6時 地點:樂富廣場A區3樓 詳情:https://bit.ly/4nVD7wI

很多香港人出國旅行後,尤其飛過一趟歐洲、英國,其中一個他們最常慨嘆和羨慕的就是空間規劃——廣闊的草地、池塘,還有各種小動物和自然生命,以及人性化的設施,不論是甚麼年齡層的人也能享受於其中。但先不用羨慕,原來香港有不少空間也在悄悄轉變,為大家熟悉的社區帶來驚喜!這個星期的「香港角落」就帶大家暢遊本地不同社區角落,surprise you! |叢林歷險與水上世界 現在的社區空間已褪去沉悶又一式一樣的味道,躍入眼簾的就是色彩繽紛、飽和度濃烈的遊樂設施,例如秀茂坪商場的遊樂場,竟然有一隻由繩網、爬架組成的天藍色巨型「大笨象」!大人和小孩都化身成《木偶奇遇記》中的小木偶,闖進大象的身體裏探險,抬頭一看,大象的「背脊」採用仿彩繪玻璃窗的設計,而藏在這裏的寶藏,相信就是大家在玩樂時不自覺上揚的嘴角。 水花濺起,腳下隨之而來冰涼感。現在我們正身處於慈雲山中心的「歷奇樂園」,到訪這裡要有濕身的心理準備!樂園結合了公園和嬉水池,進內的遊玩者全都要脫去鞋子,一束束水柱掠過眼前,緊接着是孩子們失控的歡笑聲,原來小朋友們正在玩水槍。另一邊廂,水池區的噴水裝置恰巧啟動,他們雀躍地張開雙臂接過水花,繼而潑向身邊的玩伴。 雖然正值炎夏,但遊樂場位於商場的五樓和六樓,減低了城市常見的街谷效應,微風陣陣吹撫,在開揚的景觀下跑跳追逐,自由舒暢。 再上一層設有更多的休憩位置。一對可愛姊妹花在蘑菇傘下自得其樂,正在玩韓版「狐狸先生幾多點」。二人口齒不清的唸着「무궁화꽃이피었습니다」(無窮花開了),後方女孩不小心犯規後,坐着的女孩立即舉起手作開槍狀,並配上「Biu Biu」的音效,可愛極了。另一旁,退休老人悠閒地享受日光浴,剛放學的中學女生在搖搖板上笑鬧着聊天,愜意非常。 |籃球場上的青春 玩得開心嗎?那麼,再來點刺激又有競技感的活動,轉場! 我們先去了慈雲山中心樂園另一邊的籃球場,場內以橙色及藍色為主色調,場邊不單有籃球裝置藝術,也有各種與籃球相關的燈光裝置。原以為現在的小朋友只愛打機,放眼場內,一半球場由小學生們佔據,幾組人在籃板下輪流投籃,若有人的籃球不小心卡在籃框邊,其他人逐一伸出援「球」幫忙擊下;而另外一半的球場則成了青年人切磋球技的空間,胯下運球、假動作、傳球、走籃,形成截然不同的兩種氛圍。 另一個球場位於將軍澳商場「TKO Spot」天台,佔地空間更大,有四個主籃框及數個鑲在牆上用以練習射籃的籃框。有人戴着耳機獨自練習射籃,也有數個小男生一起練習進攻和防守。在籃球的彈跳之間,交織了不少香港人的成長故事。 |是公園也是植物園 在香港如此密集的城市中,別以為生物多樣性不如外國豐富,細心留意,在城市角落同樣能找到驚喜!在秀茂坪商場外,設有一座小小的蝴蝶園,栽種了朱槿、連生桂子花及翠蘆莉等開花植物和樹,吸引蝴蝶採食,蜜蜂和不同雀鳥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,與人們一起共存。 |宜居城市.宜居社區 在急促的城市節奏中,這些社區角落讓我們找到片刻的寧靜與歸屬感。漫步其中,它們自然相連,形成了一個和諧流動的日常空間,不同年齡層的居民都能在此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。 地方造就人,人也成就了地方。要設計及營造社區不同角落,既要深入的洞察,也要實踐的巧思。若想了解當中的故事與心思,可以由即日起到「領展可持續未來館」欣賞「人城共生:宜居空間的創與造」展覽,從設計及規劃中,了解日常背後的匠心與理念。 「領展可持續未來館」展覽 日期:由即日起每天開放 時間:上午10時至晚上6時30分 最後入場時間:晚上6時 地點:樂富廣場A區3樓 詳情:https://bit.ly/4dhSBW2 攝影:Eddie @eddielok814 文字:Hoiyan @seamouse_hoiyan 設計:Owen @wai.ho.98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

有誰去旅行的口袋清單一定有動物園、動物cafe的,請舉手!告訴大家,在中環有一座香港動植物公園,入面住了各種哺乳類、鳥類和爬行類動物,包括近年動物界當紅炸子雞之一的「丁滿」狐獴、水獺和樹懶。除此之外,其他動物也出奇地有趣,有些猴子活脫脫就像MEME跳出來一樣,一些雀鳥的行為動作也無比瘋狂,讓人忍不住留步一看再看。 準備好,就讓可愛的動物陪你投奔夏日! |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公園 香港動植物公園原來早在1871年建成,如今已是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公園。在盤古初開的時候,因為公園主要展出和研究本地植物,所以那時公園名字是「植物公園」。此外,因為公園位於英殖督憲府的範圍內,當時華人又叫總督兼駐港三軍總司令「兵頭」,故公園別名又為「兵頭花園」。 過了幾年,約在1876年公園開始飼養動物。又約100年後,當時市政局把其改名為「香港動植物公園」。現在,整座公園以一段小隧道連接新舊兩個區域,即東面的「舊公園」和西面的「新公園」。 |新公園:哺乳類及爬行動物區 大家注意了,絕大部分人的動物偶像「丁滿」狐獴,以及看到會立即被融化的亞洲小爪水獺就在這個區域。牠們的家就在通往舊公園的小隧道的左面,一直向前走便會發現一座小小的展館。這裏有3隻亞洲小爪水獺,只要差不到到餵食時間,牠們的生理時鐘便會響起,立即坐立不安的跑到飼養員的通道門前,兩隻小爪很是肉緊的全力抓抓抓,十分搞笑。吃飽過後,小水獺們又會暢泳一番,再跑到麻包袋中扭作一團玩耍,彷彿快樂就是如此簡單。 一轉身,後面就是「狐獴區」,住了兩隻的骰趣緻的狐獴。可愛的牠們,不停從左至右的追逐、扭打、反轉再互相輕咬玩耍。再繼續逛,還有不同種類的猴子,而且有些猴子看起來特別魔性,奇醜但又有種特別的魅力和喜感,在此特別推介臉部如兩片白色屁股的白面僧面猴,以及看起來很有智慧的森林長老白臀長尾猴。而且,常常一籠不知為何的起哄,另一籠又會不甘至弱的跟着嚎叫,大規模的「猴浪」此起彼落。 關於這區域,還有奇聞一則。在舊公園小隧道旁的猴子籠一帶,總是有樹上果實離奇落下,且墜落位置非常接近行人。抬頭細看,樹枝之間竟然有松鼠輕盈跳躍穿梭,但牠是無辜的。再看,找到兇手了——幾隻挑皮的白色鸚鵡,牠們會咬下果實,然後瞄準目標再放口,而且還得到管理員叔叔的佐證,鳥贓並獲。雖然牠們很壞,但又不得不承認壞得很聰明和可愛。 |舊公園:雀鳥區 「爸爸!爸爸!」突然有一把非常稚嫩的童音高喊,筆者與攝影師到處張望,才發現原來是網內的一隻雀鳥亂叫;再繼續走,又有幾隻輕挑的鸚鵡,不知為何一直在吹口哨和像人類用舌頭發出「咯」的聲音,不斷炫耀其精湛的口技,正當我們失去興趣要離開之際,牠突然輕聲說:「Hi~」 除此之外,還有很多長得非常高調且華麗的雀鳥、袋鼠和一隻獨居的老年水獺。就這樣,走走逛逛過了十分有趣的大半天。如果你也想在假日與動物一起度過,就到香港動植物公園開玩吧! 攝影:Andrew @andrew_bangchan 文字:Hoiyan @seamouse_hoiyan 設計:Kayan @yipyn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

說起Saxophone,你會聯想到甚麼?纸醉金迷的City Pop?無數90後的Saxophone啟蒙Kenny G?還是近年大熱的動畫電影《藍色巨星》? 雖然大家對Saxophone的認知更多來自爵士樂,但音色多變的Saxophone其實亦在古典音樂的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,就如來自波蘭、備受國際樂壇讚譽的Saxophone「男團」The WHOOP Group,自2016年成軍以來一直打破音樂界限,以創新手法演繹古典以至現代的改編作品,憑着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演奏風靡無數樂迷,甚至獲奧斯卡金像獎「最佳原創配樂」得主Jan AP Kaczmarek讚譽「出色得驚人」!The WHOOP Group下周將首度訪港,並帶來兩場跨越古典與爵士的精彩演出,邀請大家一起投入到Saxophone自由奔放的節奏! |拉赫曼尼諾夫 ‧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在桂冠音樂總監葉詠詩帶領下,The WHOOP Group將與香港小交響樂團攜手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,這首深受喜愛的作品原為鋼琴獨奏及樂團而寫,當中第18變奏更為經典電影《時光倒流七十年》所引用。是次世界首演版本,就特別由香港小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、本地多元音樂才女盧宜均(Anna)為Saxophone四重奏及樂團度身改編,賦予這首歷久彌新的經典嶄新生命。 日期:7月12日(星期六) 時間:晚上8時 地點: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:$500、$340、$200 |HKS獨奏會系列:周日藍調 ‧ 薩克斯管無限瘋 一向打破常規的The WHOOP Group,將於這場獨奏會中帶領展觀眾開一場跨越三個世紀的音樂之旅,精心策劃的曲目如萬花筒般絢麗多彩:從莫扎特《費加洛的婚禮》序曲揭開華麗序幕,到韋華第《四季》中「冬」與「夏」(選段)的激情對比;從Holst莊嚴格調的聖保祿組曲,到Guillermo Lago《城市剪影》中薩拉熱窩與阿迪斯阿貝巴的異國風情。四子還會演奏多首富格調的爵士作品,並以蓋希文《藍色狂想曲》的璀璨樂章為音樂會作結,完美展現Saxophone跨越音樂界限的獨有魅力。 日期:7月13日(星期日) 時間:下午3時 地點: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:$450、$320、$180 門票現已於城市售票網及撲飛發售。 |演前活動:The WHOOP Group Fan Meeting Hong Kong (7月9日) 音樂會前夕,The WHOOP Group特別為香港樂迷準備了見面會*!大家除了可近距離與他們交流、合照外,更可率先欣賞到The WHOOP Group現場演奏,並有機會贏取粉絲專屬限量紀念品! *見面會僅限已購買音樂會門票的人士參與,想見到他們就不要錯過,立即購票! 日期:7月9日(星期三) 時間:晚上7時 地點:當代唐人藝術中心(黃竹坑業勤街39號Landmark South 20樓2003-08室) 門票:預先登記,免費入場(名額有限,先到先得) 登記網址:https://tinyurl.com/theWHOOPgroup ——————— In ACOO,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#ACOOPick.

戰火、天災、疫病,這些災難持續在世界各地上演。2024年,全球經歷了120 場武裝衝突,無數家庭被摧毀,導致大規模流離失所和各種醫療人道危機;與此同時,全球各地的自然災害愈趨頻繁,地震、洪水、颶風等不僅造成即時傷亡,更令大量民眾流離失所,基建與樓房損毀或倒塌;各種疫症和傳染病仍肆虐多地,霍亂、麻疹,以及伊波拉等出血熱疫情反復出現。多年來,無國界醫生秉持著救援宗旨,即使面對戰、災、病等眾多挑戰下,仍致力為活在危困地區的人們提供各種醫療人道援助。 為讓更多人認識這些不為人知的救援故事,今年無國界醫生日以「救無休止」為主題,透過互動展覽、前線救援人員分享及音樂演出,帶領大家了解更多前線的救援工作,見證他們如何在嚴峻環境下堅持拯救生命。 |前線救援分享 展覽首兩天特別邀請無國界醫生的前線救援人員,分享他們在戰區、災區及疫區的第一手救援經歷,讓觀眾了解他們如何在嚴峻環境下展開救援工作。 |本地音樂人演出 九位本地音樂人和音樂團體以歌聲傳揚人道救援精神,包括Little By Little Kids、胡學軒 Alfred、Asana @Cozy Syndrome、陳可瑩 Chan Charlie、鍾浩麟 Henry、㛓僑 Kamie、何潔瀅 Kyra、小神經 Little Nerve及羅樂 LoLok,喚起大眾關注全球醫療人道危機。 |限定紀念品 參加者可以即場製作獨一無二的客製紀念品。只需預先網上登記,便可換領展覽限定迷你CD鎖匙扣*,參觀者可即場拍照設計專屬CD封面,配備NFC功能緊貼救援故事,以音樂元素回應展覽主題——「救援無休 音樂無界」。 *只於7月5日至6日期間換領,且每位只可以於現場換領一份紀念品,以電話號碼作準,數量有限,換完即止。 救援分享及音樂演出日期:7月5日至6日 時間:下午2時至4時 地點:大圍圍方二樓中庭 |多元互動體驗 展覽特別設計了多個互動區域:旋轉式展板讓參觀者以生動方式了解無國界醫生的救援工作;問答投票區收集大家對人道救援的想法;巨型鏡面打卡位則透過特別設計,在拍照之餘引導參觀者反思救援工作的意義。 展覽日期:7月5日至11日 開放時間: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地點:大圍圍方二樓中庭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#ACOOPick.

一幅珠寶設計圖,不僅是工匠的指南,更是一件藝術品的靈魂。 L'ÉCOLE珠寶藝術學院與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首度攜手,呈獻「筆脈珍傳:法國珠寶巧藝二百年 (1770 – 1970) 」展覽,帶來逾百幅18至20世紀的原創珠寶設計圖稿,以及13件精緻珠寶作品,均首次在香港展出,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在全球亮相。 |展覽指南1:繪圖的技術步驟 想像一張白紙如何蛻變成璀璨的珠寶?設計師運用素描本、白紙或彩色紙,以及描圖紙等基本工具,透過不同媒介描繪作品。珠寶圖稿在創作中化身魔法師的魔杖,從最初的鉛筆素描捕捉靈感,到精準的比例繪製勾勒形態,再以水粉為作品賦予生命與色彩。每一筆,都是藝術與工藝的完美交融。這些珍貴的創作手稿均是珠寶誕生的關鍵,更是工匠的重要指南,它們承載了重要的技術知識和藝術價值,卻較少被展出,因而未被大眾廣泛認識。 |展覽指南2:製圖員 想像一位珠寶設計師,他的筆觸不只繪製珠寶,更能將夢境化為現實。雷內.拉利克(René Lalique)正是這樣的奇才,他筆下的蜻蜓彷彿隨時振翅高飛,孔雀尾羽栩栩如生,每一幅設計圖都是藝術與工藝的完美交融。 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,拉利克以這些充滿詩意的作品震驚全場,為他贏得「畫家珠寶匠」的美譽。拉利克獨特的創作方式,將珠寶設計圖從純粹的技術指南,提升至獨立藝術品的層次。從最初的素描到最終的水粉畫,每一筆都在訴說着一個關於美的故事。 |展覽指南3:平面藝術 在珠寶工藝的發展中,設計圖的角色正經歷着迷人的蛻變。它們被細心編號、收錄於產品目錄中,甚至暗藏價格密碼,成為珠寶商的重要銷售工具。更奇妙的是,這些圖紙在工坊和設計室中,化身為源源不絕的靈感寶庫,縱使經過數個世紀,依然啟發着後來的珠寶匠人。十九世紀世界博覽會的出現,更為這些平面藝術提供了嶄新舞台,在這裏,它們不僅展現國際級的專業技藝,更牽起了藝術與產業的緊密連結。當珠寶設計師逐漸突破傳統製作的界限,拋開技術框架,他們的創意圖稿搖身一變,成為充滿想像力的獨立藝術品。 |展覽指南4:檔案與承傳 翻開一頁頁泛黃的檔案,彷彿打開了時光寶盒。過去四十年間,珠寶業經歷了關鍵的轉變,從家族企業蛻變為璀璨的國際品牌。在這個過程中,Chaumet、卡地亞、寶詩龍、JAR、Fred和Van Cleef & Arpels梵克雅寶等世家紛紛開始着手整理歷史檔案,細心收藏每一份拍賣目錄、每一幅設計手稿、每一張相片、每一則廣告,以至書信往來。這些塵封已久的珍貴文獻,不僅記錄了品牌的發展足跡,更為當代的珠寶工藝研究提供了寶貴的靈感泉源。至今,這股整理歷史的風潮持續影響着跨國的世家,共同推動珠寶工藝的傳承,尤其是繪畫領域的保護工作。 展覽特設由L'ÉCOLE珠寶藝術學院策劃的現場對談,由專家深入探討珠寶設計的各個層面: 除此之外,展覽亦設有多項互動活動,包括創意填色活動、線上互動遊戲等。為推廣藝術共融,更與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(BVI)合作,提供無障礙導覽服務。 筆脈珍傳:法國珠寶巧藝二百年 (1770 – 1970) 日期:即日至10月5日 時間:逢星期二至六|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;星期日|下午1時至6時;星期一、公眾及大學假期休館 地點: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(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) 門票:免費入場 同場加映:L'ÉCOLE亞太區分校展出梵克雅寶標誌性的Zip項鍊及其設計歷程,深入探討其設計過程、檔案紀錄及珠寶技術,見證這件經典作品背後的創新精神。 了解更多︰https://bit.ly/4024wCY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#ACOOPick.